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木材乾燥

木材放置在空氣中隨著空氣中溫度、相對濕度的變化,木材的含水率會有所增減。含水率發生增減時,該材料之尺寸必定會變化,就是會發生膨脹、收縮的情形。木材的膨脹、收縮會引起該製品的變形,接合部的鬆脫,膠合層剝離,收縮率差異最終造成接合部之高低差,塗膜龜裂及其他各種缺陷。
但是如能預先將木材乾燥至與其使用使用場所之空氣條件相適合之含水率為止時,則該木製品在使用中的膨脹、收縮所引起之缺陷發生可以抑制在最小限度。因此木材乾燥應該列為與其它製造工程是完全同等之加工工程之一。


人工乾燥係以人為的給予適當的溫度、濕度及風速(一般稱之為乾燥條件),強制的使木材乾燥者稱之。人工乾燥有將生材直接進行人工乾燥之場合,與進行一定期間天然乾燥等預備乾燥後,再進行乾燥之場合。各種適用之乾燥條件(乾燥基準表)會不同。


紫檀


別名牛血樹青龍木檗木印度紫檀,是一種分布於中國廣東雲南東南亞印度澳大拉西亞北部一帶相當稀有的熱帶植物,中國國家重點保護植物.
紫檀為常綠亞喬木,高五六丈,葉為復葉,花蝶形,果實有翼,木質甚堅,色赤,入水即沉。由於紫檀木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過量,清時尚未復生,來源枯竭,這也是紫檀木為世界所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
紫檀木樹種雖多,但它們有許多共同特點,尤其是色彩,都呈紫黑色。制作紫檀家具多利用其自然特點,采用光素手法。紫檀木質堅硬,紋理纖細浮動,變化無窮,尤其是它的色調深沉,顯得穩重大方而美觀。如雕花過多,掩蓋了木質本身的紋理與色彩,為匠人所不取。

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

特屬木構建築



之前有提到,「工法」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工程施做的方法,但遇到特殊的建築時,就必須依靠大木匠師的專業能力了,這是一間位於花蓮光復的一間木構式天主教堂,大木匠師必須考量整體的結構,來對這特殊的建築賦與獨特的生命力。




木屋的第三個階段

木屋的第三個階段是裝修工程,也就是一些細部收尾的處理,這是一間剛完工任在花蓮新城的木屋,從木屋的第一階段到完工,約花了五個月的時間,而一間千年的木屋,其中也需要很多特別的條件,才能在台灣特有的環境保持長久,大木匠對這木屋細節要求,可是非常的堅持。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建構木屋的第二個階段

建構木屋的第二個階段為「立柱立牆至屋頂工程」,也就是正式開始有木構主體出現的階段,其中多達12項細節,每一個細節又可花好多時間來說明,先將這12項細節分列出如下:

1.          植螺桿 
2.          立模板 20灌漿
3.          拆模板 
4.          地檻平整(泥水工或沙磨机):地檻木與水泥面要100% 平整
5.          加防水毯 (防止水份上升保護地壏木)
6.          木料進場,放樣、打板、人字梁、分水、各接點螺桿櫸孔用 (可以整地前或同時在工廠加工), 薄板11作樣板 
7.          安裝地檻木 
8.          地板結構 ,釘地板結構板 (合板)
9.          立柱立牆筋角材、架簷枋、立人字木、放桁架:中脊先放、放簷桁 
10.      釘椽子 ,釘屋頂板 ,加防水層(自粘式防水毯)
11.      釘牆面結構合板,或是斜撐,防潮布

12.      按外牆門窗,防水泛水鋼板,透氣導水絛,釘外壁雨板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專注力與意念在那,作品的結果就到那

上一週,大木匠師告訴小木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其中,有一個最最最重要的觀念是:

要將自身的專注力與意念方在工具與木頭接觸的那一個接觸面,專注在那裡,才會讓作品的結果有完美的呈現。

 

這可說是所有工具使用的基本心法,大木匠說:「如果你專注的點放錯了,你工具使用的再對,都還是缺少那核心的部份。」


建構木屋的流程-1

不論是美式工法還是日式工法,建構木屋的流程不外分成三個重要的階段,分別是

1:基礎基座工程
2:立柱立牆至屋頂工程
3:裝修工程

每個階段也都有不少重要的細節,光是「基礎基座工程」中,就有多達17項細節,每一個細節也都是構成木屋不可少的重點,這17項細節分別是:

1業主討論所須,設計,規劃,劃圖
2整地
3地型方置位置
4高層GL/FGL-從地面中申高幾公分
5放樣 (定牆柱採用角材定立房屋各牆心柱心隔間牆位測定水平加釘橫板)
6比造平面圖變成1比1尺寸 粗略定位
7整地,填土,挖基礎(座)
8加PE布舖底(功能防止水氣上升)
9用PC灌漿舖平約5~6cm(方便放樣彈墨線)
10彈線
11外圍模板
12打底
13捆鐵--鋪設鋼筋立各地壏牆筋
14配合水電、水管、便管
15彈線--彈各牆隔間立模板線
16折鐵
17加防水毯 (防止水份上升保護地壏木)